臺灣留影-黃則修的人文世界
展覽期間:2015/12/16-2016/04/10 (星期一及民俗節日休館)
國家發展委員會籌辦的「臺灣留影—黃則修的人文視界」,於本(104)年12月16日(星期三)下午2時,在本館文物大樓二樓大廳舉行開幕典禮,展覽期間至105年4月10日止,展出地點在文物大樓2樓之鯤島風華特展室,歡迎各界嘉賓蒞臨參觀。本展覽以黃則修先生的生命歷程與攝影視界為經線,以歷史文化舊記憶為緯線,交織出富有生命記憶的臺灣風貌。展覽以「人文」角度出發,呈現其對於鄉野的熱情。
黃則修(1930-2014)是臺灣前輩攝影家,自1941年開始攝影,留下諸多臺灣早期珍貴影像,他對於臺灣早期的攝影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和貢獻,也是報紙彩色印刷的推手。攝影生涯從12歲時日本軍官鄰居送給他從香港帶回的蔡司相機(Zeiss Ikonta Six)開始,1951年提供臺灣風光、民俗、祭典等六十幀照片,送往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參展展覽收藏,其「龍山寺」(1961年)、「被遺忘的樂園——野柳」(1962年)攝影展,開創臺灣攝影史上「專題攝影」之風潮。在1950至1970年代間,積極推動臺灣攝影風氣,組織攝影團體,並辦理活動及於媒體開設攝影專欄。
黃則修曾擔任新聞記者—日本朝日新聞攝影與聯合電視台駐臺記者,在戒嚴時期,將臺灣時事影像發佈至國外媒體,對臺灣對外的新聞聯繫助益頗多。他在印刷技術的研發創新也著有成就,1967年時,他為徵信新聞報(中國時報前身)設計並訓練員工創設臺灣第一座新聞彩印工廠,隔年完成世界第一部以美國高斯平版彩色輪轉機運轉印刷報紙,國際矚目,將臺灣的新聞出版事業導入彩色的世界。他在攝影與印刷上的貢獻與成就,榮登世界名人錄。
歷經日本統治臺灣時期,他的生命經驗與大時代交織。自1937年考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前身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之附屬公學校,公學校畢業後直升預科,就讀普通科,其間曾受業於考古學者國分直一。在就學期間當了半年日本兵,因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節節敗退,發出學徒動員令,黃則修以學生身份被徵召為現役兵員,派守山地部落,歷經苦難瀕臨死亡邊緣。一次在吊橋失足被同袍次郎所救,次郎是梨山佳陽部落的青年,不料死於戰爭,戰後黃則修將次郎的骨灰送回部落,並拍攝部落照片。日後,部落舊址建為德基水庫,没入水底,當年所拍的相片則留下了難得的舊影像。
本次展覽規劃,從黃則修先生的生命歷程,連結臺灣歷史文化舊記憶,本次展覽從「人文」角度出發,更廣泛呈現其對於在地文化的熱情,探索藝術家的不同面向。在此,特別感謝家屬捐贈黃則修作品、文獻與攝影器材予本館典藏,也感謝黃則修前輩為臺灣所做的貢獻及留存的影像。
|
|
|
|